首页=新宝GG注册=登录平台
全站搜索
  • 新宝GG注册
  • 新宝GG登录
  • 新宝GG招商
  • 公司地址:山东省招远市集团公司

    国家大剧院不只是“剧院”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4-01-11 07:26

      国家大剧院,“大”字何解?开幕运营近16年来,这座坐落在长安街畔的地标性辉煌建筑早已在探索中超越了“演出场地”的单纯定义。

      2023年,演艺市场繁荣井喷,文化交往迅速恢复,立足首善之区北京的国家大剧院见证了太多值得铭记的时刻。而随着北京艺术中心投入运营,全面开启“一院三址”新格局的国家大剧院将掀开发展的新篇章——这里不仅是表演艺术中心平台、主题原创艺术平台、艺术普及教育平台,也是综合艺术展示平台、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数字文化传播平台。艺术为桥,连接北京与世界,沟通当下与未来。

      2023年3月,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率马林斯基交响乐团重返国家大剧院。 牛小北供图

      2023年12月22日,冬夜,北京艺术中心外幕墙亮起“繁星”点点。历经4年的建设,这座伫立在运河沿岸的“文化粮仓”终于开仓鸣锣,好戏上演——指挥家吕嘉执棒,歌唱家雷佳、王宏伟领衔的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应景而动人。竖琴与弦乐交织流动,与舞台上影像投映的粼粼波光互相映衬,饱含中国韵味的抒情序曲,送来一段明朝万历年间京杭大运河上荡气回肠的故事。

      作曲家印青执笔的《运河谣》首演于2012年,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首部原创民族歌剧。开幕运营16年来,从2008年的《图兰朵》至今,国家大剧院自制剧目已有103部,其中不乏以当代中国视角诠释的西方经典,更有大批凝结了本土艺术家心血的“原创”力作:话剧《王府井》《林则徐》、舞剧《天路》《冼星海》、歌剧《长征》《山海情》……囊括了多种艺术门类的剧目不断拓展着北京出品、中国声音的“版图”边界。

      许多沉淀多年的愿望、指向未来的期冀也在这里实现,比如歌剧《映山红》,那是88岁的傅庚辰老人珍藏许久的一个梦。他曾说,“最代表我创作风格的作品就是《映山红》。”去年11月22日,歌剧《映山红》首演当晚的谢幕环节,白发苍苍的傅庚辰坐着轮椅,在工作人员帮助下登上舞台,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

      守正并非终点,创新更是要义。在继承原著精神、运用已有歌曲的基础上,歌剧《映山红》融入兴国山歌中标志性的清脆高亢的“哎呀嘞”,铸就作品的底色和灵魂,同时新写了大量唱段,冬子妈牺牲前“灯火啊,你越拨越亮”近8分钟的不屈咏叹既有抒情,也有板式变化,很可能成为锤炼女高音歌唱家的新试金石。丰富多彩的旋律里,《映山红》探索着音乐与语言、民歌与戏曲、交响化与民族化的有机结合,在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中,有“野心”的创作者借《映山红》期待做出一些突破。

      歌剧向来被誉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除了音乐,还有大量的艺术手法被综合化利用。数年创排的经验造就了国家大剧院领先业内的完备制作体系,2018年,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投入运营,这座总面积近6万平方米的“舞美城堡”集舞美设计制作研发、国际舞美艺术交流、布景服装道具仓储、演出排练合成、演出艺术活动、艺术普及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是一片让艺术灵感、最新科技落地的实验田。

      2021年,中国建党百年之际,国家大剧院复排新制作了首演于1991年的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这台演出的布景、服装与道具均由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制作工坊完成。《党的女儿》采用了精度和密度反复测算的金属网、多重叠加可达到裸眼3D效果的大面积冰屏等前沿科技,并在服装、道具设计中充分借用CAD制版系统、3D打印等技术,为经典作品赋予了贴近当下审美、充盈科技智慧的表达。

      去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内首家综合型舞美艺术主题博物馆在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落成揭幕,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上使用的“雪花”主火炬台原件以及大量剧目的舞美装置、服装道具、设计手稿等展品在这里汇聚展陈,向观众们敞开了一扇了解幕后故事的大门——舞台艺术宽广的外沿,为剧场空间衔接起多元多彩的可能。在国家大剧院本部剧场,位于北水下走廊的东西两个展厅已经成为京城颇有名气的展览空间,去年,多个展览掀起了一波波热潮,那些跨越时空的伟大作品不仅充盈了剧院的游览动线,更见证着多元文化的交流、艺术门类的碰撞。到目前为止,国家大剧院已举办各类展览600余场。

      音乐厅灯光倾落,观众凝神,巴赫全套《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的旋律醇厚流淌。2023年3月12日晚,大提琴家扬·沃格勒登台国家大剧院,长达3个小时的演奏酣畅淋漓。疫情以来,外国艺术家的身影久疏于国内舞台,扬·沃格勒的到来传递了一个格外积极的信号。

      此后的北京舞台星光闪烁:3月,瓦莱里·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时隔4年重返国家大剧院,一曲未写在节目单上的《红旗颂》率先奏响,澎湃的旋律无言诉说着中俄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7月,“天团”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史无前例地派出了15名首席领衔的超强阵容;10月,近年来以“鬼才”之称闻名乐坛的库伦齐斯携音乐永恒乐团首访中国,两场堪称“炸裂”的音乐会刷屏社交媒体,提前锁定“年度最佳”;11月,蒂勒曼执棒有着475年悠久历史的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来访。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丹尼尔·加蒂将接棒蒂勒曼出任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首席指挥,而不久前,加蒂刚刚结束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合作演出,北京见证了这次特殊的交汇……

      这些高光时刻,都与国家大剧院密不可分。业内知名经纪公司吴氏策划总经理郑颖曾直言,“北京,尤其是国家大剧院,对国外艺术家有很大的吸引力。”从去年3月开始,文化交流和演艺市场迅速回暖,急需售票、宣传等实际工作在极短时间内给予专业高效的回应和执行,开幕运营16年的国家大剧院迄今已上演近13000场商业演出,积累了相当丰厚的经验,自然成为大师名团的钟情之地。

      去年,北京观众最熟悉的指挥大师莫过于捷杰耶夫。10月,他率马林斯基交响乐团连续在国家大剧院本部剧场和运河畔的北京艺术中心亮相。“1998年,我和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第一次到北京演出,是在人民大会堂。”捷杰耶夫说。人民大会堂的场地庄严壮观,但终归不是专业的演出场地,25年间,他见证着北京的飞速发展,2007年12月,国家大剧院开幕运营时迎来的首支国际艺术院团便是捷杰耶夫带领的马林斯基剧院,510余位艺术家携4部鸿篇剧目登台,即使多年过去仍然堪称艺坛盛事,16年后,在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发展新格局全面开启之际,他们再次应邀而来,奏响了北京艺术中心2023国际文化交流演出的第一声。

      去年11月,中美交流的热潮席卷而来:时隔10年,美国芭蕾舞剧院携10位首席再访国家大剧院,“芭蕾之冠”《吉赛尔》惊艳绝伦;1973年首支访华的美国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先后与中国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两场音乐会上,半个世纪未曾中断的友谊流淌生辉。

      “50年来我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还会再回到这里。”73岁的小提琴手大卫·布斯说。1973年,他跟随费城交响乐团到访中国,时光荏苒,当年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如今年逾古稀,“那是我刚开始工作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破冰的中国之行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也许直到今天,这依然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经历。”重回北京,90岁的原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前身)小提琴演奏家、党委书记朱信人赶到国家大剧院与他紧紧拥抱。曾经,他们一起在条件艰苦的中央乐团和平里排练厅切磋交流,如今,他们在璀璨辉煌的国际级演出地标重逢,50年来,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世界也已是沧海桑田,但音乐铸就的友谊没有褪色。

      站在更高的格局上,全球表演艺术行业血脉相通,命运与共。11月13日,2023世界剧院联盟大会暨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在国家大剧院启动。大屏幕上,红色的帷幕缓缓掀开,世界剧院联盟正式揭幕。“作为世界剧院联盟倡议的发起机构,国家大剧院将继续与全球艺术机构一道,全力支持联盟发展、办好联盟活动,携手织就全球表演艺术美美与共的精神纽带,焕发人类文明强大持久的精神力量。”在世界剧院联盟揭幕仪式上,世界剧院联盟主席、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说到。据悉,世界剧院联盟总部设在北京,秘书处设在国家大剧院,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独特地位被极致彰显。

      在秉承“国际性、艺术性”建院宗旨的同时,国家大剧院更是一座属于人民的剧院,“人民性”是立足的根基。当观众们认为剧院“有门槛”“高大上”时,艺术家们便背起行囊,把表演送到人民身边。

      自启幕运营以来,国家大剧院集结了一大批艺术家参与到艺术普及中,小提琴名家吕思清的身影常常在这支队伍中出现。作为剧院“五月音乐节”的艺术总监,他一直身体力行,邀请更多朋友一道“走出去”,用公益演出把音乐带进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音乐家们从不在意,只要观众想听,他们便背起行囊欣然前往。

      吕思清总是难忘2015年在门头沟区斋堂镇柏峪村的那场演出。柏峪村是地方戏曲“燕歌戏”之乡,历史悠久,古朴沧桑。当吕思清把小提琴架在肩上时,大爷大妈们静静地看着他,眼神中满是好奇,吕思清意识到,“他们当中有很多人还没亲眼看过小提琴,没听过小提琴的声音。”演出的效果到底如何,吕思清与同行的几位音乐家都有点儿忐忑。然而当维瓦尔第《四季》中的《春》告一段落时,一位大爷告诉吕思清,他听到了鸟叫的声音。“没错,就是鸟鸣!”吕思清惊喜异常——艺术不设限,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当同一段旋律响起,无论几百年前远在欧洲的维瓦尔第,还是对小提琴颇感陌生的农民大爷,心中浮现的都是同一个春天。

      去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国家大剧院“百场公益演出”等艺术普及项目及时起步,去年2月的寒风里,典雅悠扬的弦乐四重奏在密云区鼓楼街道奏响,《蓝色多瑙河》《瑶族舞曲》等中外作品接连上演,乐手们演讲并重,气氛热烈,此后,“百场公益演出”陆续走进火箭研究院、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北京环卫集团……2023年全年,“百场公益演出”的全部场次达到了近120场。在剧院内,票价仅有几十元的周末音乐会、在特定节点邀请各界代表现场观演的“公益座”等活动持续带动更多观众“走进来”,在这座宏大辉煌的殿堂里亲身探索、感受艺术给予人的无限启迪。至2023年,国家大剧院16年来累计开展各类艺术普及教育演出活动1.4万场,惠及540余万观众。

      数字技术让艺术普及飞得更远。2020年4月11日,疫情仍未散去阴云,在那个寂静的春天里,贝多芬振奋鼓舞的乐声在国家大剧院的穹顶下奏响,继而沿着网络飞入千家万户。3年里,“春天在线”“声如夏花”“华彩秋韵”“冬日之约”四季循环,尽管疫情有时反复,每个周六晚上,线上演出都坚持与观众准时相见,音乐会、歌剧、舞蹈、话剧、戏曲、舞台艺术电影等类别轮番上演,300余位艺术家、主持人、专家学者受邀在演前导赏环节详解作品内涵。目前,200余场线上系列演出全网点击量超过55亿次。对一场演出至多容纳几千观众的演艺行业来说,这是堪称壮举的数字。

      在国家大剧院,“艺术+科技”正在为延续数百年的剧场艺术注入新生。2019年,国家大剧院成功实现原创民族舞剧《天路》“4K+5G”影院直播,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2020年,“繁华众声:张艺、陈悦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会”进行了全球首次舞台艺术“8K+5G”直播,当音乐家们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拨动琴弦时,几公里外的直播点位处,观众可以通过大屏幕同步看到小提琴木材上的花纹。此外,XR技术、虚拟全景声特效功能等科技手段不断在线上演出中投入应用,越发惊艳的视听效果见证着艺术与科学的顶峰相会。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和行业引领者,“我们之所以努力把艺术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根本动力是为了让更多人更方便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宫吉成说。

    相关推荐
  • 女装设计手稿图片
  • 国家大剧院不只是“剧院”
  • 二零二四早春美学 尽享DIOR魅力风情
  • 潮流服饰:时尚界的趋势与变化
  • 2023流行趋势预测~开服装店指南
  • 中国服装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本土设计力量崛起
  • 对中国时尚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三个思考
  • 新潮俏皮 少女心爆棚--法国小众设计师品牌OUPS!
  • 越简单的衣服搭配越不受限!日常建议多穿这3种基础款单品
  • 脚注信息
    Copyright © 2027 新宝GG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
    友情链接: